马九九回大陆祭祖。 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行程。 当他游历各地时,他可能会以题词来表达他的心情。
参观南京中山陵,马英九题写“和平奋斗,振兴中华”。
马英九的《和平奋斗,振兴中华》。 图片来自网络
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马英九在留言簿上写下“历史不能忘记”。
马英九的《历史不能忘记》。 图片来自网络
这些题词传达了他的心情,尤其突出的是他刚柔并济的书法。
有朋友不禁好奇:马英九写的是什么体的书法? 他的技能是多少?
为此,记者特地采访了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何迪飞,请他从专业的角度对马英九的书法进行评判。
他评价说,“马九哥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从他的书法来看,他对历代名家的书法有着全面的理解和实践。有严 ”
其中“历史不能忘记”七个大字,让何迪飞感受到了“张黑女墓志铭”的深意。 书生气。
我们对比了一下,不愧是专业人士,眼光真敏锐。 对比一下:
马英九的《历史不能忘记》。 图片来自网络
说起“张黑女墓志铭”,读者可能会觉得有些陌生,但这个字体其实有很多机会见到它。 因为我们使用的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六个汉字就是用的这种字体。 撰稿人是当时总行员工马文伟先生,他特别喜欢《张黑奴墓志铭》的清雅秀美。
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字样。 图片来自网络
《张黑女墓志》刻于北魏,听名字有点陌生。 其实,碑的原名是《魏南阳太守张玄墓志》,简称“张玄墓志”。 为避康熙帝名之忌,不能用宣字,张玄字黑女,清人俗称“张黑女墓志”。
但是,大多数人都会读错。 它的正确发音是张黑(hè)女(rǔ),而不是张黑(hēi)女(nǚ)。
刻有这段墓志铭的原石,早已不知去向。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是各种印刷品,都出自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收藏的拓片。 这件极其罕见的复制品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倒不是因为它只有一本而珍贵无比,主要是因为这本字帖实在是太美了。
《张黑女墓志》部分记载。 图片来自网络
此碑刻有楷书二十行,每行二十字,一共只有三百六十七字,但美得让看过的书法家 永远不会忘记,“我又来了”。
这位名不见经传的书法家会是怎样的人物呢? 在混乱的南北朝时期,他有怎样的经历?
或许你能从志文身上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张黑女是南阳太守。 志文称赞他“不以执烛而明,不假放水,故净”。 去世了。 《志文》记载张悬夫妇合葬于蒲坂。
釜山(今山西永济)地处黄河转弯处。 在北魏时期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 是贯通南北,人杰地灵的地方。 相传禹舜在此建都,昭君出塞也路过此地。 王之桓攀登的关雀楼、张胜跳墙的普济寺都在这一带。
这位书法家应该也住在附近。 从时间上来说,他正处于篆书到楷书的过渡时期,从空间上来说,他正处于南北交融的时代。 国之不幸,诗人之幸,历尽沧桑易成句。 书法家也是如此。
康有为将书法列为“十六家”,认为此碑书法为“上品偏迟”。 何绍基一生收藏了大量魏碑拓片。 他对《张黑奴墓志》赞不绝口,认为魏碑“厚重精炼,无一可与《黑奴》相提并论。”
部分《张黑奴墓志》 墓志》志文。 图片来自网络
除了《张黑奴墓志铭》,何迪飞说,马英九还举了另一位知名人士颜真卿的例子。
这从马英九在中山陵题词“和平斗争振兴中华”就可以看出。
我们从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多宝塔碑》、《颜勤礼碑》等著作中逐字查找。 比起马英九题写的八字楷书,马英九的楷书确实很有颜真卿的味道。
颜真卿楷书与马英九题词对比。 图片来自网络
“分”字、“贞”字笔画停顿,“化”字左右均衡工整。
“总的来说,看马英九的书法,我觉得他更注重对传统的敬畏和尊重,无论是用字的规范,还是文字的传承,都体现了一种精神 中国文化。” 何迪飞说道。
这种积淀,大概起源于马英九家族。 他祖籍湖南省横山县,父母对他的传统文化观念影响很大。 马九九的具体笔法、用墨、临摹,均由其母秦厚秀指导。
秦后修出身书香门第,祖父是满族举人。 马九九和家人每天早上6:00起床读书练字,学习书法都是有功的。 2014年5月10日,在母亲秦厚秀去世八天后,马英九发表悼文,回忆秦厚秀病初为母亲朗诵《桃花源》的情景,“如果 背对了,她点头;背错了,她摇头。”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马九哥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关怀。 此次湖南祭祖之行,马九九将周南中学作为第一站,这也是他母亲秦后修的母校。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