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贝要诀
微贝有多种形式,各有各的精神。 但从整体上看,率真、质朴、粗犷、辛辣构成了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书法面貌。 书丹刻画的“二次创作”成分也在不经意间增强了石刻本身的艺术性和神秘性,这也是魏碑受到晚清以来众多书法家青睐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古迹,关键在于博学,取其趣味和精神,最终锻造自己。 不拘一碑一志;

《元真墓志》
刻于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的《元真墓志》,1926年河南洛阳出土。 直石长宽各71厘米,共17行,满行18字。 曾属友仁元阳七枝斋,现藏于西安碑林。 此墓志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现存最早的帝王墓志。
河南省洛阳地区是魏碑作品最大的聚集地。 无论是出土作品的数量,还是作品的综合艺术水平,都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 原因是魏文帝迁都政策的实施。 迁都的初衷是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国化”,改善游牧民族低下的生产力和不完善的政治制度。 具体体现在书法上,就是减少隶书的笔墨。 横笔多向右上倾斜。 笔触的形式和质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不仅更加舒展,而且对于收刷轻举重举的处理方式也多种多样。
这样,点画之间的交织、交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视觉冲击。 趣味由此而生,确立了具有“斜画紧结”结构特点的“洛阳体”。 这种审美上的重大变化,在笔画上明显受到了南朝楷书的影响。 与迁都前“平涂宽结”的“松高令庙碑”相比,这种感受尤为深刻。 可以说,“洛阳风格”的形成,标志着魏北风格已经全面进入成熟阶段。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经典的“洛阳体”作为学习魏碑的基础,这样更有利于掌握魏碑的基本姿势和笔法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