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天明认为三指法最值得学习。 (【北齐】杨子华《校书图》,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品之一)

用管夹握笔。 ﹝东汉﹞《仓颉》(局部)
王羲之二指单钩法。 ﹝东晋﹞顾恺之《竹秦图》(局部)
如何正确用笔,是每个初学书画的人的必修课。 历史上最会用笔的人是“书圣”和“画圣”。 他们是怎么写的? 近日,南京博物院重点项目“中国历代文字研究”正式结题。 专家从数百幅古画中梳理出洋人书写的变化。 专家还发现,东晋王羲之和唐代吴道子可能都玩过“二指禅”。
汉代人握笔如握拳
按触笔筒的手指数来区分,如“二指”、“三指”、“四指” ”,对于“五指”,看无名指和小指是否同时悬空,有单钩和双钩之分,如“二指一钩”,可描述为 无尽的。 “中国历代文字研究”项目负责人、南京博物院古艺研究所原所长庄天明在收集大量图像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历代文字的书写特征。 历朝历代,发现中国人在每个时期的握笔方式都不一样。 比如以方正威严着称的汉隶,汉代人在写这种字体时,用笔的方式就相当“粗线条”——笔头朝下,整个 手握笔筒如握拳,谓之“握”。 管理法》。
“过去,汉代人的持笔方式一直是个谜。 我们在做项目的时候,通过直接的史料——汉代石刻画像,找到了当时拿着毛笔的人的照片。”庄天明介绍,大量的石刻显示“《执管》是 流行于东汉。 比如山东临沂的石像上,仓颉笔执烟斗。 据推测,当时为了使用和推广这种写法,造字祖师的写法也被想象并固定为持管法,以示持管法 是古老而正统的。
三指握笔最流行,两指最好
庄天明发现,二指和三指单勾写法是 主要流行于晋唐五代; 虽以单勾写为主,但双勾写法日趋流行,元代单勾、双勾已并列; 明代虽仍沿用单钩法,但流行的主要是三指双钩式。 书写方式:清代曾出现单勾、双勾、四指、背腕等多种书写方式并存的局面。
“一千多年来,中国人一直都是用两三根手指握笔,清代只出现了四根手指。”
由作者介绍 庄天明,世界上最常见的写法是三指写法,即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握笔的方法。 这也是现代中国硬笔书写所采用的方法。 但这种方式并不是最优的。
大名鼎鼎的王羲之是怎样拿笔的? 当代大画家顾恺之所绘的《粗琴图》中,人物的写法清晰地表现为二指一勾; 而宋代梁恺的《王佑钧书法扇图》中,王羲之的书写方法也是二指一勾。 . 据庄天明介绍,二指写法实际上是一种以食指为主,拇指为辅的握笔法。 这是最简单灵活的握笔方法。 庄天明原来用的是三指法,但在练习了几个月的二指单钩法后,他发现“笔不仅没有脱落,反而突出了笔和手指的灵敏性和灵活性 ”
今天我们有五个手指可以握笔。 问题是什么?
让时间回到现在。 很多人小时候学毛笔字都是用“五指毛笔法”,即五个手指都接触笔杆。
庄天明研究发现,五指写字的历史很短,只有50多年。 他认为,是近代相继出台了五指写象的书法基础教材; 同时,当人们书写毛笔字时,从悬腕书写到腕枕书写,五指法成为主流。
庄天明认为,近代普遍流行的五指书写法,缺点很明显。 “总之,复杂难懂,死板不便。” 他说,现在教孩子学书法,要尽早放弃五指法。 与最有效但最难的二指法相比,教孩子三指法更合适。 (毕天宇、张可)
———————————— ———————————————- ———————————-
如何握笔,五字 毛笔口诀
毛笔五字口诀:“擫(叶按)、按、钩、格、到”。 手腕的使用方法:
1. 戴上手腕,即把手腕放在桌子上。 用于书写小写和钢笔字符。
2. 枕住手腕,将右手腕搁在左手手背上。 适合书写小写和中写。
3. 悬腕,即手肘在台面上,手腕上提。 适合书写汉字、大写、小行书。
4. 悬肘,即手腕和肘部均离台。 适合书写大写、草书
——————————– ———————————————— —- ——–
关于硬笔的握笔姿势
刚按照这张图练习了握笔姿势。
正确握笔姿势的要点总结如下:
1. 笔直握笔,笔尖应笔直向前,切忌倾斜。
2. 食指尖距笔尖约一英寸。
3. 笔杆斜度:写大字时,握笔向上,笔杆斜度要稍大; 写小字时,笔杆的斜度要稍低一些。
4. 握笔游刃有余,运笔自如; 握笔太紧,就很难写出大方来。
无论多大年纪,只要正规、准确地学习一段时间,就可以改变自己的握笔姿势,让自己的字写得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