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书法必须了解的十大核心问题

1。 什么是临帖?

书法是每一位书法学习者不可或缺的功课。 刘文华老师认为,在做这件事之前,首先要了解帖子的内容。

他说,我们开始向古人学习,就是把古人的规矩摆在桌面上。 在临帖中,要做出一些轻与重、虚与实、粗与轻、正与负。 这些都是微观的变化,是情绪化的东西,但是宏观的东西是不能没有的。 这是关键,否则你不会理性的去处理,让人看到了就不合规矩了。 故物之形以理,即字之形、构、笔画位置皆以理。 很有趣,很有品味。 这是两个原则。

外部形式一目了然,是否符合规则一目了然; 笔是书法的主体。 字的口味就像我们吃的各种菜系,鲁菜、川菜、粤菜,不同的笔,决定了不同的口味,而字的结构是一种理性的要求,是汉字形体美的要求。 一定要严谨,不管是行书还是隶书,这是书法的基础,这是两个不同的原则。 林铁正在学习这个理论和原理。

其次,你想在当前的训练中做什么

当你知道要做什么之后,下一步就是如何去做。 培训就是解决如何面对的问题。 因为每个人的喜好不同,所以选择的岗位也不同。 但是,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岗位,在训练时都应该根据所选择的内容形成科学的方法。 培养模式要有目的性,用研究分析的方法反复试验、继承和巩固。

学书法有四个境界。 对比对比,你达到了哪个水平?

文字 | 易驰书法网总编辑

丰子恺在其老师弘一法师(李叔同)著作《禅灯梦影》的序言中,在描述李叔同先生出家的原因时,提到了人生的三个境界,即:物质、精神、 和灵魂。 而王国维先生在《人文词话》中也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名的三境界:“古今有大业大学者,必过三境界:”昨夜西风枯绿树。 . 独上高楼,望天涯。 “这是第一状态。” 衣带渐宽不悔,因一笑憔悴。 “这是第二状态。” 众人寻他千百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那里,在一处灯火阑珊处。 谈到近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他还提出了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生四境学说: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相较于生活、事业、甚至学习的几个层次或境界,书法学习其实有一个非常流行的四个层次境界,即:1、形不似,神不似; 2.形似神似; 第三,形似神似; 第四,形不似,神似。 听起来有点像绕口令。 我们说书法学习,一般来说,主要是讲学习和掌握书法临摹、创作的方法和方法,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和效果。 因为对于书法来说,临摹和学习古代经典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所以我们这里要总结的书法学习的四个层次,都是从书法临摹和创作的层次展开的。 为了让大家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对四个境界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这里我们以图文的形式总结出来与大家分享。 有兴趣的书法家和爱好者也可以对比看看自己的书法学习处于哪个层次。也希望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在帖子里互动,谈谈你对书法学习四个境界的看法,甚至分享你自己的 如何学习提高书法临摹创作水平的经验。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书法学习的初级阶段,因为当你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不管你是小孩还是大人,对笔、墨、 纸砚,基本笔画不熟。 如果不懂得观察经文的框架结构、点画形式、全文的构图、墨色的变化等等,那么它与经文上的文字在形状和神情上是非常相似的。 不可能的事情,这就是我们经常听到书法初学者常感叹说:唉! 怎么写都不像啊! 这种不同,就是我们所说的书法学习的第一层次,即“形似神异”。 这也是书法学习者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的长短取决于老师的教学方法。 个人学习能力的强弱、投入训练的时间和专注程度都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我们应该明白,学书法从头到尾最关心的两个层次是形和神,这两个层次也是贯穿书法学习始终的两个层次。 就书法学习的步骤而言,首先要解决形似,然后循序渐进地走向“形似”的境界。

* 下图来自网络。 可见,这应该是刚学书法的孩子的日常课。 从人物的形貌来看,应该还是“形似神异”的层次。 .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我们对这些笔墨纸砚等书法工具和材料有了相当程度的熟悉和适应,也掌握了书法的书写技巧。 在一定程度上点画。 说白了,这时候我们可以说已经进入了书法学习的第二个层次。 本关的目标任务是力求书法帖形式的雷同。 也就是说,在你临摹的字形、相貌上,要让人看出你学的是哪位书法家的书。 唐代孙国廷在《书经》一文中说:“守者严,重于仿”。 这是临摹中的一句名言,意思是临摹古帖时,首先要仔细观察,准确把握每个字、笔画的位置、方向、长短、形状等,在实际临摹中 ,与原帖模型字的笔画和结构越相似越好!

学好书法,必须掌握这13个细节

1. 书法学习需要时间保证。

书法虽然讲究悟性和天赋,但这些与生俱来的东西和个人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归根结底还是比耐心和时间的投入。 耐心是准备长期默默无闻,深刻体会书法精神,对书法有情怀,或“呼”。 这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不断的去了解。

2。 学书法,要深入传统。 只有深入传统,真正领悟传统精神,才能深深爱上书法。

传统不枯于今,其资源犹鲜活。 根据对传统的挖掘和理解程度的不同,可以发展出不同的书法流派。

3。 清代碑学运动,传统观点认为是在碑学体系之外建立了一个不同的审美世界。

其实,碑学虽然讲求奇异古趣,但其风格和品质仍旧在传统之中,可以说还是符合传统文人书法审美的。 我们看到清末民初的碑学大师,如康有为、沉曾之、于友仁等,他们的书法突破了传统书法,但风格和质量仍然沿袭传统。 我认为书法和绘画一样,强调对所描绘对象性格的塑造。 比如画松,必须要有松的性格。 这些是客观对象的基本品质。 书法亦然。 我们写的汉字都有一个基本的品质,书法也应该表现出这个品质。 但近代一些研究碑刻的书法家认为,异即变形,所以书法对象民间化已成普遍趋势。 这种过分强调形式感,实际上已经完全破坏了书法的核心精神,即现代书法失去了风格和品质。

云逸书院:硬笔书法速成班五课

第 1 课:字形特征

1. 字形特征示意图

字形特征示意图

分析:基于以上原理,左边的立体透视图更立体、更高,比右边的平面图好 正是从视觉审美的角度出发,所以我们写的时候让字体也以这样的角度呈现,让字体立体、高大、丰富。

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三点:

1. 横画左低右高。

“书如人”——颜真卿书法艺术探析

陈开照/Written

唐代是中国书法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古代最博大精深的书法高潮。 唯有颜真卿能匹敌晋国人,屹立于此峰之巅。 他的书法艺术极富创造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是盛唐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两王以来书法史上又一面创新的亮丽旗帜。

我们研究和探讨颜真卿的书法艺术,首先要深入研究和理解颜真卿,进入他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才能实现“书法如人”这一论点的完美体现 在颜真卿。

“书如人”出自清代刘熙载所著的《美术通论》一书。 刘熙载在总结历代书法家作品的意境和风格后说:“书如你,如你的才华,如你的志向,总之,如你自己的人。” [1] 例如,苏轼的书法作品体现了他的豪放与儒雅,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则表现了他刚正不阿、雍容华贵、大气磅礴的气度。 刘熙载的“书法如人”,一方面可以看作是对创作者与书法在形、神、体等方面关系的概括和总结; 理论概括,即“字如其人”在书法领域的延伸。 一千多年前,刘基在《文心雕龙》中就明确指出,“师者各有意,其异如面”。 他的写作就像他是一个人。”

从形象上看,中国书法被誉为“四维空间艺术”。 汉字固有的象形、表意特征,使作家能够将个人风格与书写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在印、官、真五点的纵向选择坐标系上,横向发展出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汉字。 、线条和草书。 个人写作风格。 这种横向发展线上的性格表现,不仅具有广泛的自由度和随意性,而且具有一定的辨别力和规律性。 人们在欣赏书法的时候,往往会想到作者自己的风格和风格。 情绪化。 “书如人”,这句中国俗语简明扼要地说明了写作风格与写作者之间潜在的相互依存关系。

颜真卿书法的一个显着特点,是一种通过实践具体化的心理活动,通过客观对象表现出来。 故有“书为心迹”之说。 他认为书法能“抒其性情,形其悲喜”。 [3] 颜真卿的书法发自内心,笔下注入了作者浓郁的思想感情。 】 其书法浑厚,气势磅礴,书法如人,令人敬佩。

《中国书法史》:东晋隶书的“分化”与“分类”及其“变形现象”

本文我们将一起阅读东晋碑文的第二、三段,即先从家族墓志谈起东晋隶书的“分化”与“分类”,以及 再说说东晋金文。 存在“异常现象”。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在阅读东晋金文体型时,已经知道东晋金文中,隶书是主要的类别。

这些隶书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如图:

(东晋隶书分类)

以上四种隶书在前三类墓志中可见一斑,墓志是考察东晋隶书的主要依据。 于是,刘涛先生以家族墓志为考察对象,在此整理了一张表:

(东晋墓志一览)

“新安四大家”查氏印记草书12幅赏析:书朗散淡、古今藏风

在明末清初的书画界,有这样一位经常被后人所忽视的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他就是查士彪。 和大多数文人一样,查士彪在换朝换国后总是愤愤不平、无可奈何,但好在他仍能以温和的态度自理,即与现实达成默契。 妥协,从而形成了他冷漠冷漠的性格。

查士彪的书法同他的画一样,给人以疏疏、苍凉、骨感之感,却潇洒飘逸,内敛筋骨,十分难得! 尤其是查士彪的山水画,清晰悠远,古朴疏疏,意境深远。 这也是由于他随性的性格,使他在明末清初的画坛上广为人知。 风格。

查士彪《秋林孤舟》

查士彪行书

相信很多书友一眼就能看出,查士彪的书法有明显的米芾、董其昌的神韵。 尤其是他的草书,笔法飘逸潇洒,结构清晰灵动,意境深远,颇有米董书法之精髓。 当时的人们甚至称其为“米东重生”,一时名声大噪。 其实,这一点都不夸张。 撇开米芾不谈,至少在明末清初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可以说几乎所有的人都学过董其昌的书法。 因此,查士标的书法能充分体现董其昌的风格也就不足为奇了……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查士标的草书作品吧——

查世标(1615-1698),字尔展,号美和散人,懒懒,安徽休宁人。 后旅居扬州、南京等地。 明末文人,清初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贾府收藏,故善辨画山水。 与孙怡、王之瑞、弘忍并称为“新安四大家”。 其书法有米芾、董其昌之神韵。

文丨书画班代表,更多高清金石字画作品及背后的故事,欢迎喜欢书画篆刻的朋友关注我们 ! 您的每一次“点赞、评论、收藏、转发、分享”,都是您对我们的支持,也是我们继续创造的重要动力! 我们将继续创作和分享更多优质内容,不负“汇金石字画精华”的初心。

声明:本文由“书画班代表”原创发布。 禁止未经授权复制、抄袭或抓取图文信息。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并注明出处,谢谢!

明代“六指奇才”! 草书气势磅礴,堪称一流佳作

说起“吴中四大才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江南四大才子”,大家首先想到的通常是唐伯虎,其次是朱枝山。

其实,朱枝山并不是电影中那个猥琐无名的形象。 相反,朱枝山是个大才子,丝毫不逊色于唐伯虎。

朱枝山本名朱允明,因天生六指,故取名“枝山”。

朱允明自幼天资聪颖。 他是十里八村家喻户晓的神童。 善而全,故五岁能背诵,九岁能作诗,常有惊人之词。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小子未来一定会一飞冲天的时候,没想到21岁的他参加了科考,而且只考了5次。 第一次错过,55岁的他选择了放弃。

不过,不如意的仕途并没有影响朱允明那惊世骇俗的书法。 样样精通,尤其是草书,号称“明朝第一人”。

当然,他的草书也是明代最好的。

所谓“行草”,是介于行书和草书之间的书法体裁。 它的连贯性比行书进一步增强,看起来更加豪放大气。

朱允明有一部作品叫《牡丹赋》。 这幅作品是他在65岁时用草书写成的。

此书法作品出自唐书元玉的文学名著《牡丹赋》,是朱允明应友人之托所书。

当时,朱允明的书法已经炉火纯青。 晚年师从李咏、黄庭坚、米芾。 他的书法功底博大精深,自成一派。

此作秀丽典雅,既有钟繇二王的性格,又有朱允明自身的独特性,充分体现了他在创作上的多重应变能力。

而且,晚年所写的《牡丹赋》与中年时的豪放豪放相比,显得更加婉约、典雅、浪漫,足见朱允明的心境趋于平和。 晚年,以这种心境写出的书法,自然是名副其实的佳作。

现在,我们就把朱允明的草书《牡丹赋》高清复制一份送给大家。 我希望你会喜欢。

——编辑不朽

最值得推广的真草书,赏心悦目好字,可看可贴,不要错过

前言:

欢迎来到清雅阁。 青雅阁旨在传播中国书画艺术,为艺术爱好者搭建艺术交流平台。 我们会一直坚持创作优质的书画内容。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请关注我们。 您的每一次参与,都是我们创作优质内容的强大动力。

声明:本文由青雅阁书画原创发布,图文版权归青雅阁所有;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行草是一种介于行书和草书之间的书体和书体。 可以说是行书的草书,也可以说是草书的行。 它的创建是为了弥补楷书的僵硬和草书的不可辨认性。 行书产生于东汉末年左右。

宋苏轼《郭熙画秋山平原图》诗:“草书为帝王纸尾,明如宋洛甫秋光。” 中略纵,孙过庭《书书》之类皆有。”陈衍《元诗纪事·沉规》:“﹝文日官﹝文日官﹞酒劲十足,泼墨随 手,然后挥动毛笔,快速地草书,把零散的整理一下,瞬间搞定。”

行书与草书的结合。

唐张怀观《六体疏论》:“子经不可纯,或杂草书,而方便者在神会之间,其边不可取。 “ 宋陆游《左子》诗:“万物斜斜,如风中乌鸦。 书行半草书,目倦昏花。”康有为《光乙周双记原书》:“从秦师到汉师,从汉师转为一 真正的书,把它变成草书,这一切都不是人类所能控制的。”

草书法鉴赏

(此处已添加圆卡,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草书法鉴赏

草书法鉴赏

行草书法鉴赏

行草书法鉴赏

行草书法鉴赏

行草书法鉴赏

草书书法鉴赏

草书书法鉴赏书法鉴赏

草书书法鉴赏

乔石的书法不容小觑! 古今结合,发挥“气功式”笔法

题词:也许你在同济大学见过“同舟共济,继往开来”的8块题词,也许你见过泰山之巅的“海岱纵目” ,也许你看过“华严寺”的碑刻,这些我们都在碑刻中找到了一个名字,那就是乔石。 没想到乔石的书法如此细腻严谨,让人感到意想不到。

说到乔石的书法,很多朋友都去过乔石的书房,也被他的书法功底所打动。 你看,他的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古今应用无缝衔接。 既有古法之精,又有“气功式”之薄。 ,让人眼前一亮,让我们一起走进乔石的书法。

乔石的书法稳重而不失优雅。 比如上面这幅作品,内容是“浩然正气,万古长存”。 虽然比较厚重,但是“气功式”的笔法也表现的很好,而且我们也发现在这8个字中,圆笔用得很好。 非常完美,真的不一样,尤其是字体的设计,有一种圆润感,有的点画,写起来也很含蓄,比如“然”字的四个水点,有明显的 顾盼生情亦相依,大小散散。 同时起点通向以下几个点,接点很满。

说到瘦的表现,还是他为同济大学建校100周年题词的内容。 短短8个字,却写出了清新的境界。 整体来说最大的不同就是线条很细,把骨感美表现的淋漓尽致。 同时,还有一种筋骨美。 通过个性化的点画,凸显出一种个性和意识层次,如长横笔,字迹极具韵味。 “周”、“工”二字的长横笔呈现拱形特征,有明显的呼应关系,十分独特。 这8个大字虽然主打一种细而粗的线条,但粗细对比还是很明显的。 对比非常强烈,具有视觉冲击力。 我相信你看到这8个字符。 一个大人物,会有很多情绪,不是吗?

也许,您还见过其他带有铭文的作品。 每一件作品都非常细腻和严谨。 说,没想到他的书法这么高级、这么自信,是在传统书法基础上的一种个性表达,你认同这种理解吗? 记得分享您的想法和见解。

欣赏了乔石的书法作品,或许会对你产生一定的影响。 或许你也有想学书法的想法。 这是一种魅力。

一点思考

练书法是一种态度,感受美,发现美,提高审美水平是一种自我提升。 希望大家静下心来练字,放松心情,放慢生活节奏,记得点赞、分享、关注、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