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种书法作品可在中国展出

此前,书法思考和大家聊到了书法参赛获奖的技巧,今天,给大家分析中国书法国展的10大发展趋势,换言之,什么样的作品,可以入展?我们归纳成10种作品,下面配以作品,给大家分析:

1、由90年代宗法民间书法转向文人经典书法

书法作为一门“形学”的艺术,其风格的独特新颖是其在展览会展厅中取胜的法宝。于是在新时期书法复苏之后,其乘清季以来碑学余续二十世纪民主平民文化主义的影响,一度形成以取资摩效具有“新理异态”穷乡僻壤之民间书之流行书风成为书坛展览会书作主流。而对需要耗费大量心血和功力又难与古人齐肩更遑论创新的古代经典书法则采取“绕开走”的“聪明”办法,将其敬而束之高阁。

然而书法不仅是简单的形学,而且它是一门建立在道家“庖丁解牛”“技进于道”的艺术。它不仅要求具有形的独特新颖风格要求,而且更要求其在一定程式化书写挥运中能够体道、抒情、表意、写志,使简单的笔墨具有深厚的意蕴内涵。而要臻至后者,则舍宗法文人经典书法而无它。因而在世纪之交出现了宏扬文人经典书法的“新文人书法”的呼吁倡导和讨论。特别是在中国书协以注重传统精华“兰亭奖”的举办和广大书家功力学养的提高,一向被视为危途的经典书法开始被当代书人所重视和效法。二十一世纪以来,展厅书法的主体宗法风潮由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民间书猎奇转向了对经典书法的宗法、挖掘和时代阐发。

2、向精微化发展

现代展厅的高、大、阔和展览竞技的对比性要求,使得展览会展厅书法的创作着眼点集中于获取较强的视觉张力。作品及字体线条的宏大、笔墨的粗细、枯润、焦湿,拙巧、丑秀强烈对比组合成为当代展厅书法创作的主要手法。甚至在过去被认为的败笔、散锋、宿墨、涨墨、喷洒、滴落等也被为获取强烈的视觉效果而运用。

民间书、明清调大行其道,其结果则难免流于粗俗简陋。新世纪以来随着展厅书法向宗法传统经典的转变,其具体笔墨以及整幅作品的营构也向精细化、精微化发展。在保证获取展厅效果的同时,要获得高品位、高内涵、高质量的书作,则书法创作的精细化、精微化则是当代书法创作的必然发展方向,也是当代书法自我发展规律的必然演进。当代书法时代经典的呼吁打造,而舍精微化而难臻。

3、笔法结字的纯化与杂交、嫁接

当代书法发展已触及到书法本体性的用笔结字精微阶段。如何实现书法的历史性传承和创新突破成为当代诸多有识书家思考的焦点。在继承基础上的创变,即“先因后创”成为较之先锋派的“另起炉灶”“绕开走”“独辟蹊径”成为当代的主流或主导思想。在对传统经典继承上,我们以为存在着两大方式,一是纯化或强化经典书法的某些特征、特性进行发挥发展,所谓“虽学宗一家,而变成多体”,这类书作特征鲜明,易见渊源功力,但个性不足;一是综合诸家或异类进行杂交或嫁接。

如同类书体魏碑与唐楷的杂交嫁接,或如同为行书苏轼与米书的杂交嫁接;再如楷书中篆书、隶书笔法的运用,篆隶中楷书方笔,行草书映带笔法的运用,以及篆隶楷正书对行草书作品笔法墨法、章法作品图式的运用等。杂交是动植物提高生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艺术创作创新发展的有效手段。许多有个性的当代展览会获奖走红者都是书法继承创作上对诸要素资源进行杂交嫁接的高手。

4、矩阵式大巨制抢眼

大无疑是获取视觉感受的重要手段。为了在展厅中能够跳眼和获得教强的感染力,大幅式一致是一个展厅书法作品的主要特征。从近几年的国字展览来看,作品幅式的大还有发展之趋势。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模仿明清高堂大轴的纵向发展到顶天立地的极值,近年又有横向富态肥胖发展之趋势。而象王冬龄、陈振濂在地上创作张挂于展厅,纵做顶天立地,横占一面墙的作品更是将巨幅作品的尺幅之大感染力之强探索到了极值。鉴于作品的过于纵向高长,许多大展征稿启示中规定了最大尺幅的限制。如不超过八尺等要求,但聪明的作者们却在横向尺幅上做起了文章,于是竖向八尺、横向八尺的方幅作品,横四条、六条、纵八尺或横八尺,纵四、五、六条叠加组合的“组合柜”式作品出现了。它在不违背征稿要求的同扩大了作品整体幅式面积,使作品达到了最大可以达到的赚取观者眼球的效果。

这些大巨制大幅式作品,不仅表现于较大字号和靠功利取胜的小楷作品。而且也表现于那些那些讲究微妙情调趣味的精致行草书手札,这些既往多以册页手卷形式出现的作品,因册页手卷作品数量的限制,也以高层洋房纵四、五、六,横二、三、四方阵形式改头换面于展厅中出现。这些“组合柜”、“高层洋房”阵列作品形式的出现,以排比式、递进式、多回环形式刺激着观者的眼球,它在取得展厅展览效果的同时,是否也存在着作品割裂断气的弊端,也许值得讨论。或许需要在组合关系上做细功夫和营构。

5、 拼贴色纸成为书作构成新趋向

书作用纸采用拼贴色纸可以说在唐代即有先例,传张旭《古诗四帖》就是写在五色纸上的。但这仅是偶见,其在古代并不盛行。其被重视并作为重要手段是借鉴西方美术的学院派创作。虽然学院派以主题型与传统的书写型为异相标榜没能如其倡导者的愿望发展起来。但拼贴和色纸的运用手法却被作为展厅书法获得较好的视觉效果手段逐渐被多数作者所普遍接纳和运用。而且近年来聪明的造纸商也根据这一展厅书法创作的需要,专门生产出一纸两色或多色的专用纸。这不仅免去了作者们在禅心谒虑进行笔墨挥运创作的同时,还要去花费精力进行要求精细的拼贴粘接工艺,避免因拼贴粘接工艺不佳而破坏作品的效果,甚至使来书写良好的作品而流于失败。这是书家创作丰富多样新形式作品的福音,同时也为书画用纸商赢得新的市场和利润。

6、 制作已是创作中的重要辅助手法

制作是美术创作的主要手段,但在书法创作上制作似乎一直是大忌。但展览会时代展厅视觉效果的诉求,却使制作成为书法创作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如颜料排刷刷制竹简效果,或用茶水颜料将纸色做旧,或做皱、做残、作破以取得古色古香效果,等等。如果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尚是初步尝试有所争议的话,那么制作已是一种被认可的创作辅助手段或重要的后期制作内容。甚至一些书法辅导教学班也将其列为创作课程训练内容。

7、经营布置与计白当黑

经营布置是绘画创作中的六法之一,书法创作一般只是右上角启始,左下脚收笔或加落款而结束的通用模式,只有字距行距的有限章法变化。但作为展览会展厅中的书作,对作品整体形式视觉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计白当黑不仅是绘画篆刻画面的必要思维和创作内容和方式,也是书法创作的必要思维和创作内容和方法。现代书人在创作时充分挖掘古代碑志、尺犊、函札、题签、序文、注释、跋款、鉴藏、平阙等形式,运用于书法创作,取得了很好的作品效果,为展览会展厅作品形式的丰富性作出了历史性推进。

8、以大量印章调节整幅作品视觉效果

书作加印本来是增加书作作者的凭信作用。但现在的书法作品钤印却更成为作品视觉元素的构成部分。这一来是印色的朱红与笔墨的乌黑形成鲜明的对比,提到了书作的视觉张力,二则古代经典书作流传至今有丰富的钤印形式文本可资借鉴发挥,而篆刻与书法两种艺术的交相辉映则更加丰富了书法作品艺术的丰富性。一幅作品除了在落款姓名下钤印外,作品启首、天头、空白处、行间等多处根据需要多所加印。印文内容有作者情思寄托或与书作文字内容相配套的闲印、斋号印、肖形印、鉴赏印等多种。甚至为了创作一幅理想的作品,专门创作一套大小不同、形制各异、朱白文交错的套印也属正常的创作过程行为。大巨制、多块面、矩阵式作品更需大量丰富的印作与之配套。书法创作有向书印进一步综合的发展趋势。

9、 题签、序文、批注、跋款形式丰富多样

题签、批注、跋款在古代多为后人附加而成,但现代书法创作却将其作为作品图式经营布置的重要手法。而且有大量频繁使用的趋势。这些题签、序文、批注、跋款多以与正文小很多的小楷或行楷字书就。其或置文右首或右上角,或天头、或行间、或左上角,或左下部等,其墨色或黑、或淡、或用彩色朱砂等,有效地将书作语言层次拉开,形成丰富生动的效果。但其盛行的流弊滥用,却使一些作者的书作批注、款跋,仿佛让白净的书作皮肤患上了牛皮藓或贴上了狗皮膏药,让人厌恶反感,挥之欲去。看来再好的形式手法也要运用得当,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不是增色,却是添污的作用。

10、彩墨的运用

以朱砂代替黑墨是古代书丹的传统。在吴昌硕的篆书书作中即有运用。从八十年代的展览中也时有出现。但近年一些作者尝试在黑色纸上用白色、绿色进行书写,使色墨的使用有了新的发展动向。色纸色墨的组合运用也许是未来书法发展的一个探索方向,但其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将会取得何种影响效果,这需要继续探索实践进行检验,我们将拭目以待

著名书法家魏红欣赏10幅行书,隽永典雅,神韵十足

魏鸿不仅画好,书法造诣也高,他的书法用笔老辣娴熟,力透纸背,朴拙不失灵动。他的字落笔率真自然有古意,厚重古拙书苍茫。崔胜辉,熟悉他的人基本上是从他的草书开始,行草书写的更见功夫,不仅有传承书法的神韵,而且还有个人的独特风格,可以称得上雅俗共赏。

魏鸿、汉族、1967年生人、籍贯河北南宫市,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院理事、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会员、中韩书画联谊会会员、中国将军部长书画院高级研究员等。自幼爱好美术,16-18岁期间创作电影海报宣传画刊登在中国电影放映季刊。在毛主席诞辰100周年之时,作品《为人民服务》赢得社会关注。为了真实反映毛主席的光辉形象,用20年时间创作了大量的伟人作品,获得全国性书画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等。受到毛主席的女儿李敏、李讷、嫡孙毛新宇、侄女毛小青以及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的肯定与称赞,尤其是毛主席秘书周福明老人叮嘱我:很多年没有见到真实的主席画像了,魏老师你一定要真实细画主席的形象,一定要经得起历史考验!用感情缅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以及他的战友们!代表作:“《风光无限》、《气象万千》”荣获中国民间书画精品大赛一等奖;2012年11月国画作品“《运筹帷幄》”入选“纪念刘伯承元帅诞辰120周年全国知名书画家大赛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展览”。

大展宏图,出自唐·韩愈《为裴相公让官表》:“启中兴之宏图,当太平之昌历。” 其中,展:把卷画打开,比喻实现;宏图:比喻宏伟远大的谋略与计划。意思是大规模地实施宏伟远大的计划或抱负。

将魏鸿老师这幅作品《大展宏图》挂至家中书房、客厅或者企业办公室、学校校长办公室、茶楼、酒店等场合都非常适宜,可以衬托出主人运筹帷幄,目光远大,胸有成竹,也同时预示着前程似锦,飞黄腾达。逢年过节将其送给领导,或者朋友公司开业时当做礼物都是寓意相当好的的书法礼品。

当代实力派书法家魏鸿四尺对开书法作品《厚德载物》,布局平稳,结字严谨,线条变化丰富,墨色凝重,笔力劲挺。题款行书书写流畅洒脱,书风俊秀,与厚德载物相辅相成,可谓是巧夺天工。这幅作品展现了魏鸿先生酣畅淋漓的笔墨和苍劲雄厚的笔力,让人在遒劲挺拔、古韵盎然的作品中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魅力。这幅书法作品用笔流畅、笔墨凝练,每一字都给观者带来浑厚、饱满之美,极具投资收藏价值、欣赏价值的艺术精品。建议悬挂在家中客厅、书房、老板办公室、会议室等地,作为送给老板的礼品是对老板品德的一种赞美。

这是毛主席的一首诗,全诗的内容为:“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是一首纪念南京解放、庆祝革命胜利的诗篇。 全诗风格豪放,笔意雄奇,饱含哲理,叙事与议论结合紧密,活用典故。最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全诗的思想作了哲理性的总结。诗人引用唐代大诗人李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诗句,推陈出新,表明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的哲学道理。

魏鸿书法《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无论是挂在家中客厅书房或是企业公司办公室都很不错,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而且还能起到提升自身品位和修养的作用,作为礼品馈赠他人也是很不错的选择,而且,此幅作品用于投资收藏也相当不错。

作品欣赏:

“我心中的桃花源在哪里?”李月梅书法欣赏

《心中若有桃花源 何处不是水云间》李跃美书法作品欣赏

作者:铁五师 李跃美

李跃美简介

李跃美,号蓝田布衣,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60年10月出生于陕西省蓝田县。1978年入伍铁道兵第五师,任师政治部宣传科、组织科干事。1984年兵改工后,历任中铁十五局集团团委组织部长,党委组织部处职组织员,组宣部长,尼泊尔工程公司、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东来地产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现为:中国榜书家协会陕西分会副主席;陕西书画艺术协会常务副主席;陕西军旅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尼泊尔中国文化教育协会荣誉主席兼中国代表处主任、首席代表;中国书法尼泊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尼泊尔加德满都大学孔子学院副院长兼文化顾问;尼泊尔总理府中国书法顾问;尼泊尔中华寺首席书法家;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职工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西安雅集书院常务院长;陕西双拥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书法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生校外导师;西北大学中国西部书画研究院研究员;河南省洛阳国际牡丹书画院副院长。近年来,多次率陕西书画家代表团到国内各省市及日本、尼泊尔等地进行书画展览和文化交流,所到之处均对他交口赞誉。他的字多次在行业内外和国内外获奖,多幅作品被尼泊尔共产党主席普拉昌达、副总理兼内政部长高塔姆等多名高官私人收藏,被尼泊尔、沙特阿拉伯王国、日本、科特迪瓦、赞比亚等大使馆及文化交流中心收藏并作为礼品赠送友人;他的诗参加“心系祖国”世界华语桂冠诗人优秀作品大赛荣获新体诗二等奖。

风华正茂

岁月静好

寿

阳光总在风雨后

听雨观云

生如芥子 心藏须弥

见贤思齐

高节人相重 虚心世所知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

此生无悔入华夏

落花无言 人淡如菊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

平安喜乐

云水禅心

《劝学诗/偶成》[宋]•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释怀

编辑:乐在其中

陈独秀赠送给毛主席的一幅书法作品,意味深长,自由奔放,豪放奔放

“看花寻径远,常与鹤为群”,不知道你看到这10个字会有怎么样的感想呢?作为革命先驱的陈独秀,就曾经写过这两句送给了年轻的毛主席,真是意味深长,而且书写的字迹,与众不同,洒脱不羁,豪放纵逸,还透着一股博大的气象,相信,让你也是一见倾心的,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陈独秀就是一位大学问家,一位革命先驱,而看到他的书法后,是不是也有一种被震撼到的感觉,这书法水平,可以碾压书法家,至少不输书法家,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一番吧。

这幅10字作品,虽然采用了草书的形式书写,但是给人的感觉,还是非常奔放自由的,同时,从这幅作品中,我们还能够感受到一种碑帖结合的新迹象,不仅是笔走龙蛇,而且还有一种民国之气象,古今结合,达到了完美统一,也达到了一种新高度,从这幅书法作品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上面写着“润之先生正”,是不是感到很振奋呢?相信单凭这样的字迹,就能够征服你了,不是吗?

这幅作品,在用笔上,对笔法的掌控和驾驭,不仅仅是高超,而且还非常有心得体会,从笔法的应用上看,将《书谱》的精妙之处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字里行间还透着一股率意之感,这幅作品,虽然是字字断开,但是笔意却始终相连,尤其是字字之间的照应,也十分到位,收笔处,总是能够引出下一个字,给人的那种感觉是非常精妙的,尤其是节奏感,也十分强烈,是一种自然生成,没有刻意的处理,真是一种大境界,从这幅作品中,就足以看出陈独秀的书法,非同小可,非同一般。

而看到他的其他书法作品,尤其是行书作品,相信也一定会惊艳到你的,整体上看,多为赵体的流畅和自然,同时,还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比较饱满,也比较大气,笔墨丰腴,这种丰腴的处理,也可以看出其笔墨情怀,对此,你有啥看法和见解呢?记得分享哟。

高来彪欣赏14幅书法作品,优雅帅气,卓尔不群

高来标 ,舒缘堂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舒体书法传承弘扬人,北京舒体书画院院长。

他自幼喜爱书法,书攻二王、颜柳等名家法帖,书风清逸俊秀。他又是舒体书法继承人,对舒体有着深入的研究。

下面欣赏一下他的作品。

金玉满堂。

仁者寿。

先看这两张大字横幅的作品。这两幅字笔法精湛,笔笔中锋,结字严谨,精致俊美,珠圆玉润。足见他深厚的功底,小字写精致尚不大难,大字写精致了委实不易。

灵山叠叠几千重,幽谷路深绝人踪。碧涧清流多胜境,时来鸟语合人心。

李白《客中行》。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唐代僧人灵一的《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杨万里诗二首。

他的作品可谓是集众家之长,行笔稳健而又灵动,以二王为基,融碑于帖,行草兼用,布局疏密有致,收放自如,清秀妍美,洒脱中有法度,平和中见飘逸。

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

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再看四副对联作品。

他的对联都是传统形式的作品,字字对照得很工整,儒雅大方,如清风拂面,真是令人心旷神怡。

作为舒体传承人不能没有舒体风格的作品。下面来看一下。

李白的《登庐山五老峰》。

毛泽东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高来标的笔法、技法确实很高明,有继承,有创新,值得反复玩味。

当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学者王蒙九幅经典书法精品赏析

人民艺术家当代著名作家学者王蒙九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

常言道,“书为心画”,“字如其人”。欣赏书法不仅仅是看功力的深厚,看点画、章法的精巧,而是要看作者的精神、胸襟、气质修养。

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人的精神,人的气质的一种抽象体现与表露。因此,欣赏书法的最高境界是通过书法作品与书法家“对话,交流”。而赏得此境需要赏者“见智”、“见性”,悟得书法之妙理。

——题记

中国文化的常态——从先秦到晚清,一直是以思想性的读书人明确一个时代的精神追求和文化趣味。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百年风雨,砥砺前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追忆峥嵘岁月,缅怀先辈风范,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令中华儿女倍感震撼和骄傲。

1949年至2019年,是新中国不寻常的70年,从创建到发展,从探索到奋进,从积弱到富强,给每一个人留下了深刻的体验和难忘的记忆。漫长也短暂的70年,让一个古老的民族焕发了青春,经验与教训、激动与叹息、汗水与成绩,伴随着我们的日日夜夜,铸就了今天的自信与荣光。

中国书法从庙堂到书斋、从山野到古寺、从手札到文章,变成了从展厅到媒体、从笔会到雅集转换过程。中国书法,从深厚的传统走来,与新中国一路同行,在新时代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新中国书法是古老中国书法的发展,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它应该也必须承继历史传统,又因前所未有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条件发生着新变,形成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脉络。

新中国是一个书家辈出的时代,书坛可谓群星灿烂,名家荟萃,几代书家共同铸造了新中国书法史碑。

从谢世的书家而言,毛泽东的狂草、林散之的大草、王蘧常的章草,堪称经典大家,不仅足以代表新中国草书的成就,而且在草书史上树起新的里程碑;沈尹默、白蕉、吴玉如等对二王帖学的再探索,足以彪炳史册;郭沫若行书的率意挥洒、谢无量行书的天真活泼、徐生翁行楷的生僻怪拙、沙孟海行书的沉雄老辣、陶博吾行书的稚拙纯朴、赵朴初行书的典雅文气、启功行楷的精熟秀美,陆维钊的“蜾扁篆”、潘主兰的甲骨文书法、蒋维崧的金文书法等,有继承更有新创,均在书法史上留下了光辉篇章。

今天我们来分享当代著名作家学者王蒙的经典书法作品。

2019年9月29日上午,王蒙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

王蒙,男,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沧州,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平(今北京市)。中共党员,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当代作家、学者,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多所大学教授、名誉教授、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

现在居住在北京,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等近百部小说,其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曾获意大利蒙德罗文学奖、日本创价学会和平与文化奖、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与澳门大学荣誉博士学位、约旦作家协会名誉会员等荣衔。作品翻译为二十多种语言在各国发行。

2017年12月,王蒙《奇葩奇葩处处哀》获得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中篇小说奖。2019年9月23日,王蒙长篇小说《青春万岁》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王蒙“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

当代著名作家学者王蒙《洞奇诗永念三遊》赏析

当代著名作家学者王蒙楷书《洞奇诗永念三遊》此贴圆劲古雅、行云流水。众所周知,王蒙是位了不起的大作家,在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他从19岁开始文学创作,留下了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组织部里来了个年轻人》等近百部长、中、短篇小说,他用激昂而细腻的文字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一生都在与文字打交道的大文豪,其笔墨功夫自然也不错。

当代著名作家学者王蒙《欣赏茶的芳香》赏析

当代著名作家学者王蒙行书《欣赏茶的芳香》此贴笔墨功夫不错,精熟秀美,书为心画,字如其人。释义:欣赏茶的芳香,品味茶的风致。应该说,写书法必须要认真临摹古人的字体,只有把古人书法的笔法、章法和结构字体掌握好,才能在书法方面取得进步。在临帖这一点上,王蒙先生从小开始写作,并且临摹古帖,但是时间都被写作占用了,他酷爱书法艺术也是真的。他曾说:文字是文学的基础,文学是文化的升华。要想了解中国文化就一定要先了解中国的汉字,世间万物的联系都能在汉字中体现。

当代著名作家学者王蒙《气象永驻》赏析

当代著名作家学者王蒙楷书《气象永驻》此贴秀雅飘逸、雅致俊朗,典雅文气。王蒙先生数十年来,他对书法的练习从未间断过,即使在小说创作最繁忙的时候,也会经常抽空挥毫泼墨,以此抒发内心情感。笔者以为,王老先生的书法朴实而雄强,有很强的“字外功”,也不乏书卷气,堪称字如其人,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当代著名作家学者王蒙《青春万岁》赏析

当代著名作家学者王蒙《青春万岁》此贴字体隽秀靓丽,结体自然流畅。青春万岁是王先生的代表作,也受到了五六十年代人的追捧。王先生人很聪明,也很勤奋。之所以被人称道,被人尊重首推人品,而其人品之中最可贵的是不说套话,官话,大话以及极左之话。作为一个曾经的高官,能如是行为,凤毛麟角。

当代著名作家学者王蒙《文学永远》赏析

当代著名作家学者王蒙楷书《文学永远》此贴自然合节庄雅雍容,令人赏心悦目。

2019年9月17日,王蒙"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王蒙是文化大家,他对“文字”二字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句句入心,给人启迪。

王蒙先生对“文字”二字有他独到的见解,无论是文字,文学、书法,他都有自己经典的表述,句句入理而, 入心,给人教育和启迪,他不愧为中国现代文化大家。

当代著名作家学者王蒙《齐鲁青未了》赏析

当代著名作家学者王蒙《齐鲁青未了》此贴圆润遒丽、风格柔媚,大饱眼福。

他说:“文字是文学的基础,文学是文化的升华。要想了解中国文化就一定要先了解中国汉字,中国汉字既生动形象又富有逻辑。世间万物的联系、中国特有的整体主义思想甚至是对世界的深刻认知,都能在汉字中体现。”他是一个大作家,文化名人,他对中国文字、文化、书法、文学的内在联系,有其深刻的哲学思考,读他的文字给人智慧,给人激情和力量。

当代著名作家学者王蒙《岐山路站》赏析

当代著名作家学者王蒙《岐山路站》此贴遒媚华丽、圆劲飘逸。王蒙题写的“岐山路站”,曾经因“岐”字引发争议。

王蒙先生说:中国汉字不仅仅把声音变成了符号,更表达着一种敬畏、崇拜之情。王蒙一生 是都与文字打交道,与书法打交道,他能写一手好文章,写出精美的小说,也能写出一手好字,他对文学也研究,对书法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对于书法,王蒙先生认为,:“书法作为中国汉字书写的艺术,能反映写作人的心境、学识、写作才能,在中国文化中也拥有着特殊意义;书法是一种人文的艺术。字如人面,心正笔正,写好字,做好人,两者互为促进。

当代著名作家学者王蒙《功德在选》赏析

当代著名作家学者王蒙楷书《功德在选》此贴风姿俊逸,神采飞扬,不输于《灵飞经》。

王蒙先生说:澄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欧阳询有很多关于书法创作的独特思想,这两句内容丰富,不但指书法创作,还包括了做人的道理,值得认真品味和借鉴。从他王蒙先生的话语中给人启迪,字如其人,写好字,做好人很重要。

当代著名作家学者王蒙《山阳书院》赏析

当代著名作家学者王蒙行书《山阳书院》此贴遒紧健劲,丰润浑茂。王蒙题字:山阳书院。

王蒙先生不仅喜欢写作,也喜欢书法,写字也好,写文章也罢都是与文字打交道,这是文化人都做的事情。他从小就练习书法,几十年来,从未间断过,即使在写作最繁忙的时候,也会经常抽时间练习书法,他是一个作家,一生创作了那么多优秀文学作品,他没有像书法家有更多的时间练习书法,但他的书法有很强的“字外功”,是文人书法,有一股书卷气,给人以美的享受。

王蒙先生说:“百十年来谈中华文化都绕不开一个问题,就是汉字。汉字给我们的信息量实在是太丰富了,它既是一幅美术作品,也表达着声音,还表达着历史的典籍,表达着已经不能够说话的那些人的智慧和感情。”他一生与文字打交道,他能写出如此优秀的文章和小说,就在于他对汉字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读他的文字让人受益,这就文化的魅力所在。

2013年,《这边风景》荣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时年81岁的王蒙是茅盾文学奖历史上获奖年龄最大的作家。

新中国书法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楷、行、草、隶、篆各体的风格进行了新的探索,且能在诸种书体之间相互借鉴和相互渗透。

书法是综合艺术,书法的灵魂就是文学,文学不在场的书法是不完整的书法。写好字,是我们朴素的追求。汉字是象形文字,笔画结构都有自然之美和想象之美,写到妙处,需要才情与功夫。从汉字的书写要求来看,中国读书人“写好字”的愿望与生俱来。从国家到社会对一个人的价值判断来看,“写好字”是出人头地的关键一步。于是,汉字书写承续复杂的历史与文化底蕴,至今仍有探寻的空间。

赞美上帝的十五倍!费俊龙、张璐和邓清明的书法很有特色!值得欣赏

神州十五成功对接空战站,让国人更加坚定了诗和远方的信念,看到他们在空间站的画面,让人备受鼓舞,这才是英雄,是我们应该追逐的星,而神州十五乘组,不仅专业精湛,而且还多才多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他们都擅长书法,而且书法写的相当专业,并且他们的书法都非常有个性,又不失传统,值得我们学习推崇,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一番费俊龙、张陆、邓清明的书法作品吧。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番费俊龙的书法,尤其是他所书写的“飞天”这两个字,与众不同,从这两个字上也可以看出他的梦想和志向,这两个字的书写,也非常别致,整体上潇洒飘逸,而且还有很明快的感觉,节奏感也十分突出,用笔上精准到位,点画安排合理紧凑,而且彼此联系也十分到位,用墨上浓淡对比,线条上粗细对比,都十分突出,重点安排精准到位,一上眼,就给人一种很专业的感觉,没曾想他的书法竟然如此惊艳。

而张陆的书法,一上眼,就能够感受到“二王”的气息,将王风王韵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他的书法,是以《圣教序》为宗的,将笔法应用的十分轻松自如,变化多端,并且线条上也有一种非常遒美的感觉,字形上能够做到随字而安,因字赋形,彰显出不一样的特质,让人佩服,虽然线条上粗细比较均匀,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是非常有质感的,在古法的继承上,也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引领,真是让人倍感清新。

再欣赏邓清明的书法,个性更加突出,有“瘦金体”的笔意,并且还得到了灵活的应用和发挥,精准的线条,不仅富有弹性和韧劲,而且还有一种独到的气质之美,潇洒飘逸,而且不是灵动感,从这一点上看,他对“瘦金体”也是深谙其道,大赞。

神州十五乘组三人的书法,的确很有个性,也都有传统,对此,不知道,你会有怎样的看法和见解呢?分享交流。

三位著名书法家书法作品赏析

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声的乐”,而我们的书法形式也有很多种,从秦代统一汉字开创书法先河,经过各个历史时期逐步演变,书法的表现形式更是多姿多彩,也出现了众多的书法名家大家。在社会发展的进程当中,现代书法家们通过自己的艺术表现,将文字之美展现给众人,保留着文字独有的艺术魅力。

1 肖文飞

肖文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清华美院书画高研班书法工作室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特聘教授,现任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学术部主任,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文化部青联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永和书社社员。曾任《中国书画》《东方艺术·书法》编辑。

肖文飞的书法保持着传统的风致和腔调,同时又有自己的面貌,他的书法写意为本,化古出新,巧拙互用,篆隶魏碑有新意,行草有个性,深入研究旭、杨维桢与日本藤原佐理的笔势,多有领悟,化为己有,书法在流畅之中见凌厉奇崛。

苏轼《江城子》180cm×96cm 2022年

2 龙开胜

龙开胜,1969年生,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书法专业本科班,第十届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第八届行书委员会秘书长, 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导师,国家画院研究员。

中国书协副主席、北京书协主席林岫曾说道,龙开胜的书法,执着于帖学一路,源从晋唐行草、小楷,入流宋元明清诸家,中锋行笔,点划精到,又善于融会风韵,时时研摹魏碑汉隶,祛妍美,补朴拙,月积年久,自成一格。究其成功的原因可归纳为“勤奋、聪明”四字。近几年,有十数位中青年书法家因在大赛中频频获奖,被书界评论为“获奖专业户”。龙开胜无疑是这批中青年书法家中的一位。

神舟十四飞天感赋180cm×96cm 2022年

3 罗鸣

罗鸣,1969年生,现为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郑州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书法作品获河南省千人临书大赛优秀奖,河南省青年书法作品精品展优秀奖,张家界旅游杯全国书画大赛三等奖。碑笔书法获全国钢笔书法大赛三等奖,入选《中国碑笔书法百家》。书法作品被《人民日报》及各专业报刊发表,被邓小平故居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及台湾友人收藏。

罗鸣在书法风格上更加亲近于碑帖融合,他取法多元,早年深入研究《龙门》和二王阁帖的学习,后又对颜平原书法长达十多年的深入学习,以颜真卿书法为根基到厅碑帖,融合南北,深入汉魏六朝,深入商周铜鼎铭文,探究文字之美,师古创新,形成自己的的风格。

高名业已照六合 孝气当能橫九州

写颜真卿争座位帖

柳公权《砥柱》180cm×96cm 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