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杰出书法家孙晓云38件经典书法作品赏析

常言道,“书为心画”,“字如其人”。欣赏书法不仅仅是看功力的深厚,看点画、章法的精巧,而是要看作者的精神、胸襟、气质修养。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人的精神,人的气质的一种抽象体现与表露。因此,欣赏书法的最高境界是通过书法作品与书法家“对话,交流”。而赏得此境需要赏者“见智”、“见性”,悟得书法之妙理。

——题记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百年风雨,砥砺前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追忆峥嵘岁月,缅怀先辈风范,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令中华儿女倍感震撼和骄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由于处于半封闭的状态,所以这一个时期的中国画创作是在一种相对狭小的空间中进行的。处于美术的正统地位的是由延安革命美术传统、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写实主义相结合而成的一种新中国模式的现实主义形式。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色,主要是由这一历史主线规定的。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时代和革命的要求与艺术自身规律间的矛盾,启蒙需求与救亡主题的相互制约等,都围绕上述主线对美术的发展产生了影响。现代历史文化和包括革命斗争、民主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在内的社会运动的种种曲折、变异,都可以在现代美术的山谷中听到回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许多已有成就的老画家的艺术更加臻于成熟,一批新人也开始登上画坛。

新中国从创建到发展,从探索到奋进,从积弱到富强,给每一个人留下了深刻的体验和难忘的记忆。漫长也短暂的70年,让一个古老的民族焕发了青春,经验与教训、激动与叹息、汗水与成绩,伴随着我们的日日夜夜,铸就了今天的自信与荣光。中国书法,从深厚的传统走来,与新中国一路同行,在新时代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今天我们来分享杰出书法家孙晓云的经典书法作品。

孙晓云,女,汉族,中共党员,1955年8月出生于江苏南京,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一级美术师。中央美术学院和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 。

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八届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省书协主席、中国文联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孙晓云是当代著名女书法家,从三岁开始就在母亲启蒙下学写书法,孜孜不倦近六十载。她视写字为“女红”,始终坚持传承文脉,回归传统,对各种书体的特征、要领准确理解,长期的实践与研究,逐渐形成自然的书风。这在她的小行草和小行楷书写中尤为鲜明,饱蕴着情怀和法度。以风格上细腻飘逸、结字灵动、秀美典雅为主, 笔致极近“二王”,十分精美,可谓“高雅”。作品高雅、飘逸、灵动、秀美。

孙晓云近年来创作的书法精品近百件,囊括楷、行、草、隶等多种书体。内容既有毛泽东诗词、经典词赋,又有读书笔记、手札随想;又有中华传统德育经典的《大学》、《中庸》、《论语》两万多字的小楷原作。书风以帖为主,溯源二王,形成了潇洒自然、恬静淡雅、秀敏灵动的艺术风格。

从这些作品中,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孙晓云严肃的态度、毕生的实践和溯本求源的精神;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她继承传统经典书法的那份坚持;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她“不忘初心”,让书法真正重新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信念,这也正是她的书法立场与文化担当。书法功底深厚,书法格调很高,是一位实力派书法家。

当代著名书法家孙晓云主要书法作品有:《行书宋代陈与义的雨晴》《草书毛泽东诗清平乐六盘山》《行书毛泽东诗七律长征》《隶书毛泽东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行书毛泽东诗沁园春雪》《小楷杜甫渼陂行》《小楷南北朝萧绎的采莲赋》《楷书中庸节录》《小楷大学节录》《行书兰亭序》《楷书江苏大剧院赋》《楷书道德经》《楷书论语》《楷书古琴名帖七言联》《行书刊石行歌八言联》《行书易安居士词抄》《行书桃花扇及手卷》《行书信札作品》《草书柳宗元江雪》《行书金陵行送余局官》《行书书道》《行书博学更新单联立轴》《行书人生载酒单联立轴》《行书唐代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行书辞旧迎新七言联春联》《行书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行书古诗四首》《篆书观南京博物馆八大山人篆书有感临秦二世诏版》《楷书唐代岑参的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行书陋室铭》《楷书西汉贾谊过秦论(上)》《行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隶书扇面隶书程颢偶成诗》《行书横幅李白诗》《楷书千字文》《行书丙申春月纪事 江苏凤凰》《行书老父》《历代名人咏江苏诗二十首》等。

当代著名书法家孙晓云《行书宋代陈与义的雨晴》赏析

孙晓云《行书宋代陈与义的雨晴》释义: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孙晓云的书风承袭二王一路,多年的修炼成就了自己的结字特点和风格。其水平在当今书法家中出类拔萃。

当代著名书法家孙晓云《草书毛泽东诗清平乐六盘山》赏析

孙晓云《草书毛泽东诗清平乐六盘山》释义: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笔者认为孙晓云书法功底深厚,书法格调很高,是一位实力派书法家。

当代著名书法家孙晓云《行书毛泽东诗七律长征》赏析

孙晓云《行书毛泽东诗七律长征》释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当代著名书法家孙晓云《隶书毛泽东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赏析

孙晓云《隶书毛泽东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释义: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当代著名书法家孙晓云《行书毛泽东诗沁园春雪》赏析

孙晓云《行书毛泽东诗沁园春雪》孙晓云女士用功之处,在致力帖学,主打“二王”,加之有“闺阁气”,是以风格上细腻飘逸、结字灵动、秀美典雅, 笔致极近“二王”,十分精美,可谓“高雅”。此幅字高雅、飘逸、灵动、秀美。

当代著名书法家孙晓云《小楷杜甫跋陂行》赏析

孙晓云《小楷杜甫瀛陂行》释义: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游渼陂。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琉璃汗漫泛舟入,事殊兴极忧思集。鼍作鲸吞不复知,恶风白浪何嗟及。主人锦帆相为开,舟子喜甚无氛埃。凫鹥散乱棹讴发,丝管啁啾空翠来。沈竿续缦深莫测,菱叶荷花净如拭。宛在中流渤澥清,下归无极终南黑。半陂以南纯浸山,动影袅窕冲融间。船舷暝戛云际寺,水面月出蓝田关。此时骊龙亦吐珠,冯夷击鼓群龙趋。湘妃汉女出歌舞,金支翠旗光有无。  咫尺但愁雷雨至,苍茫不晓神灵意。少壮几时奈老何,向来哀乐何其多!

当代著名书法家孙晓云《小楷南北朝萧绎的采莲赋》赏析

孙晓云《小楷南北朝萧绎的采莲赋》释文: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绿房兮翠盖,素实兮黄螺。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故以水溅兰桡,芦侵罗袸。菊泽未反,梧台迥见,荇湿沾衫,菱长绕钏。泛柏舟而容与,歌采莲于江渚。歌曰:“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

当代著名书法家孙晓云《楷书中庸节录》赏析

孙晓云《楷书中庸节录》释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鲜能知味也。

当代著名书法家孙晓云《小楷大学节录》赏析

孙晓云《小楷大学节录》释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宇天之明命。”《帝。

当代著名书法家孙晓云《楷书兰亭序》赏析

孙晓云《楷书兰亭序》孙晓云女士书法是童子功,她有家学渊源,自幼学习书法。她擅长小楷和行书,写得非常到位。

当代著名书法家孙晓云《楷书江苏大剧院赋》赏析

孙晓云《楷书江苏大剧院赋》孙晓云女士书法写得非常传统,写得非常好,尤其是楷书和行书,写得非常有古意。这不是学习几年书法就能做到的,这需要几十年的书法功底才能写出这样的水平。

当代著名书法家孙晓云《楷书道德经》赏析

孙晓云《楷书道德经》孙晓云的书风以帖为主,溯源二王,形成了潇洒自然、恬静淡雅、秀敏灵动的艺术风格。

当代著名书法家孙晓云《楷书论语》赏析

孙晓云《楷书论语》之一

孙晓云《楷书论语》之二

孙晓云《楷书论语》孙晓云女士的大楷作品有颜真卿《颜勤礼碑》的韵味,楷书字迹开张,严谨大气,非常到位。

当代著名书法家孙晓云《楷书古琴名帖七言联》赏析

孙晓云《楷书古琴名帖七言联》

当代著名书法家孙晓云《行书刊石行歌八言联》赏析

孙晓云《行书刊石行歌八言联》

当代著名书法家孙晓云《行书易安居士词抄》赏析

孙晓云《行书易安居士词抄》此字用功深厚,是属于清秀端庄一路。

当代著名书法家孙晓云《行书桃花扇及手卷》赏析

孙晓云《行书桃花扇及手卷》多年的书法实践,总结出以右手经典执笔法有规律地来回转动毛笔,令笔画纵横自如的方法,即是‘笔法’。运用这种笔法,即是‘用笔’。严格地说,用笔法写成的字才是‘书法’。”她认为:‘楷法’并不是指楷书之法,而指左右转笔还原之法,是不限于楷书的。确切地说,‘楷法’,应作‘楷模之法’。

当代著名书法家孙晓云《行书信札作品》赏析

孙晓云《行书信札作品》之一

孙晓云《行书信札作品》之二

孙晓云《行书信札作品》之三

孙晓云《行书信札作品》之四

孙晓云《行书信札作品》之五

孙晓云《行书信札作品》之六

孙晓云《行书信札作品》之七

孙晓云《行书信札作品》之八

孙晓云《行书信札作品》凝视孙晓云的行草手卷、信札,我仿佛闻到了家庭的馨香,感受到人情的温暖。家人生日、亲戚到来、病后痊愈……日常生活和情感的点点滴滴,流淌在俊逸饱满、秀润灵动的笔墨间,凝结在精致典雅、端庄大气的篇章里。

当代著名书法家孙晓云《草书柳宗元江雪》赏析

孙晓云《草书柳宗元江雪》她的书法新作在清雅中又平添了几分率真与老辣,是如新松之秀发、乔木之劲健,是勃勃生机的苍秀之美。

当代著名书法家孙晓云《行书金陵行送余局官》赏析

孙晓云《行书金陵行送余局官》释文:李白题诗旧游处,桃花杨柳春无数。六代衣冠委草莱,千官事业随烟雾。大江西下秦淮流,石头寂寞围荒丘。原田每每尽禾黍,青山不掩诸公羞。高楼如天酒如海,触景令人生感慨。红堕香愁燕子飞,风流王谢今安在?我欲去寻朱雀桥,淡烟落日风萧萧。交疏结绮杳无迹,但见野草生新苗。小儿纷纷竞豪纵,区区割据成何用?芙蓉水冷燕支消,千古繁华同一梦。伤今吊古如之何?头上岁月空蹉跎。君行喜有丝五紽,宦情不似诗情多。江南故事可知否?白云霙霙变苍狗。休论平生锦机手,浩歌且醉金陵酒。

当代著名书法家孙晓云《行书书道》赏析

孙晓云《行书书道》此字大气、刚毅之质,庄重、朴厚、威严、肃然之感。她的书法很有味道的,尤其是那种飞白,在书写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体现,是一种自然之举,在用笔上也是颇有一番主见的,笔法精湛,笔力十足,行笔迅捷,在点画安排上也非常见功夫,前后联系十分紧密,能够做到前呼后应,显得十分自然,笔意不断,而在字形大小安排上也非常清新别致,大大小小,错落有致,凸显出一种畅达的气韵。

当代著名书法家孙晓云《行书博学更新单联立轴》赏析

孙晓云《行书博学更新单联立轴》在章法布局上也非常别致,尤其是行距设置的非常到,而字距又相对比较小,这样一来,形成了明显的视觉对比,形成一种明显的视觉冲击力,让人倍感清新。

当代著名书法家孙晓云《行书人生载酒单联立轴》赏析

孙晓云《行书人生载酒单联立轴》写得一手精湛的楷书和小楷,无论从那种书体来看,她的书法都非常耐看,不愧为书法实力派。

当代著名书法家孙晓云《行书唐代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

孙晓云《行书唐代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释文: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当代著名书法家孙晓云《行书辞旧迎新七言联春联》赏析

孙晓云《行书辞旧迎新七言联春联》上联:牛尚谦敦修厚德,下联:虎当勇猛晋新功。横批:辞旧迎新。

当代著名书法家孙晓云《行书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赏析

孙晓云《行书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释文:略

当代著名书法家孙晓云《行书古诗四首》赏析

孙晓云《行书古诗四首》

当代著名书法家孙晓云《篆书观南京博物馆八大山人篆书有感临秦二世诏版》赏析

孙晓云《篆书观南京博物馆八大山人篆书有感临秦二世诏版》

当代著名书法家孙晓云《楷书唐代岑参的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赏析

孙晓云《楷书唐代岑参的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释文:略。

当代著名书法家孙晓云《行书陋室铭》赏析

孙晓云《行书陋室铭》此字厚重的笔画,豪放的结构,遒劲的运笔,雄健的气势,达到了天人合一。

当代著名书法家孙晓云《楷书西汉贾谊过秦论(上)》赏析

孙晓云《楷书西汉贾谊过秦论(上)》《过秦论》在《史记》中为一篇,载于《秦始皇本纪》之后,《陈涉世家》后又引第一大段。《文选》则分为上中下三篇,三篇实为一篇,分别评论始皇、二世、子婴三代的过失,总结秦亡的教训。这里选录的是上篇。文章不仅总结了秦亡的教训,而且也肯定了秦亡之前的成就。贾谊认为,秦之过,在于“仁义不施”,不知“攻守之势异”。贾谊写作此文,目的在于为汉文帝提供政治上的鉴戒。文章使用了前后对照的手法,铺陈排比,有一泄千里之势。在中国散文史上,《过秦论》首创了“史论”这一体裁,对汉以后的散文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作者偏于注重文章豪迈的气势,文中列举的论据与史实有出入的地方。释文:略。

当代著名书法家孙晓云《行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赏析

孙晓云书法作品《行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当代著名书法家孙晓云《隶书扇面隶书程颢偶成诗》赏析

孙晓云《隶书扇面隶书程颢偶成诗》孙晓云的书法艺术集书法本体、文字内容、思想内涵于一体,既弘扬和传播了中华文化精华,又充分发挥了书法的艺术功能和社会功能。

当代著名书法家孙晓云《行书横幅李白诗》赏析

孙晓云《行书横幅李白诗》孙晓云的书法十分的精致,体现了中国传统书法美的一面,又很有艺术价值,真正的做到了雅俗共赏。

当代著名书法家孙晓云《楷书千字文》赏析

孙晓云《楷书千字文》

当代著名书法家孙晓云《行书丙申春月纪事 江苏凤凰》赏析

孙晓云《行书丙申春月纪事 江苏凤凰》39x28cm 2016年》

当代著名书法家孙晓云《行书老父》赏析

孙晓云《行书老父》 17x27cm 2016年》

当代著名书法家孙晓云《历代名人咏江苏诗二十首》赏析

孙晓云《历代名人咏江苏诗二十首》368x30cm 2010年》

孙晓云,是我国书法界的一颗明星。晓云女士一直是真正的传统书法家,她的书法水平在当今书坛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行云流水,登峰造极。观孙晓云的书法,如饮美酒,观风云变化,她的传统功力十分扎实,行书之间有很多楷书的成分,关键是糅合得没有违和感,非常自然。笔法神鬼莫测,弹性十足,有血有肉,粗细分明。章法行云流水,时而千军万马,变幻莫测。

学习书法这么多年,你可能没见过这些作品

以下作品

是清朝书画家的题跋

很多不一定见过哦

龚贤题《山水册》

程正揆跋李唐《江山小景图》

程正揆(1604-1676),字端伯,号鞠陵,青溪道人。湖北孝感人。明时任翰林院编修、尚宝司卿,入清又任工部左侍郎。擅山水,书法擅楷书、行书,师法李邕、颜真卿,结体平正中寓奇险,丰韵萧然。

髡残题《山水册》

髡残(1612-1692),俗姓刘,入清为僧后名髡残,字介丘,号石溪,白秃,石道人,残道者,电住道人等,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擅画山水,师法王蒙,与石涛合称“二石”,又与朱耷,弘仁,石涛合称“清初四画僧”。

恽格题王翚《秋山红树图》

恽格(1633-1690),字寿平,又字正叔,号南田,一号白云外史、云溪外史、东园客、巢枫客、草衣生、横山樵者,江苏武进人。画工山水、花卉。书法精行楷,兼禇遂良、米芾,融会贯通,自成格数。

王顼龄跋颜真卿《祭侄文稿》

王顼龄(1642-1725),字颛士,一字容士,号瑁湖,晚号松乔老人,江南华亭人。康熙丙辰进士,官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赠太傅,谥文恭。有《世恩堂诗集》。

高士奇跋《绛帖》

高士奇(1645-1704),字济人,号江村、瓶庐,赠号竹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至礼部侍郎,谥文格。能诗、善书法,精赏鉴,家藏名迹颇多。

王澍跋《宝晋斋法帖》

王澍(1668-1743),字箬林,号虚舟,又号竹云,江苏金坛人。曾任吏部员外郎。绩学工文,尤以书名。

李鱓题画

李鱓(1686-1762),字宗扬,号复堂、懊道人,江苏兴化人。康熙五十年举人,曾为宫廷作画,后任滕县知县,为政清简,以忤大吏罢归。为扬州八怪之一。

金农题画

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又号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别号很多:金牛、老丁、古泉等。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久居扬州。博学多才,精篆刻、鉴定,善画。为扬州八怪之一。

丁敬跋颜真卿《小字麻姑仙坛记》

丁敬(1695-1765),字敬身,号钝丁、砚林,别号龙泓山人,浙江杭州人。一生清贫,好金石,家富收藏,篆刻宗秦汉,开“浙派”之先河。居“西泠八大家”之首。

程瑶田跋颜真卿书《争座位帖》

程瑶田(1725-1814),字易田,一字易畴,号让堂。安徽歙县人。清代著名学者、徽派朴学代表人物之一。与戴震同师事江永。精通训诂,在数学、天文、地理、生物、农业、水利、兵器、农器、文字、音韵等领域,皆有深入研究,堪称一代通儒。

黄易题《山水册》

奚冈题画

奚冈(1746-1803),字纯章,号铁生、蝶野子、鹤渚生、蒙泉外史、奚道士、散木居士、冬花庵主,新安(今安徽歙县)人,寓浙江杭州。擅篆刻,宗秦汉,“西泠八家”之一。工诗善书画,书兼工四体。

金文淳跋《刁遵墓志》

金文淳,生卒年不详,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任翰林院编修,参与修订二十一史。乾隆八年任奉天锦州府知府。

方燮跋《李思训碑》

方燮,生卒年不详,字子和,号台山,江西南安人,侨居吴中(今江苏苏州)。工诗古文,擅八法。行楷师法二王,姿致魄力俱胜。尤工迳丈大字。

伊秉绶跋《崔敬邑墓志》

伊秉绶(1754-1815),字组似,号墨卿、墨庵。福建汀洲人。曾任刑部主事,员外郎。伊秉绶善书,兼喜绘画、篆刻,亦工诗文。与邓石如并称“南伊北邓”,又与桂馥齐名。

吴云跋《爨龙颜碑》

吴云(1811-1883),字少甫,号平斋,晚号退楼,又号榆庭、愉庭,清安徽歙县人,举人,官苏州知府。好古精鉴,性喜金石彝鼎、法书名画、汉印晋砖、宋元书籍,一一罗致。所藏齐侯蹴二,王羲之兰亭序二百种,最为珍秘。

铁樵跋《始平公造像记》

铁樵,原名李东琪,字铁桥,山东济宁人。一作字铁樵,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克承父学,隶书尊经阁屏风圣经一章。远近搜寻古碑,遇有端倪,即与黄易齐与往向榛莽中,剜苔剔藓,且模且读。

郭尚先跋《开母庙石阙铭》

郭尚先(1785-1832),字元开,号兰石,福建莆田人。官至大理寺卿。精鉴别,书似欧阳询,以骨力胜,间作小楷,颇深别趣。著《芳坚馆题跋》、《增默庵文集》。

张廷济跋《司马迁妾随清娱墓志》

张廷济(1867-1848),字叔未,又号海岳庵门下弟子,晚号眉寿道人,浙江嘉兴人。嘉庆三年解元。精金石考据之学,能篆、隶,精行、楷。有《金石文字》、《清仪阁金石题议》、《清仪阁古印偶存》、《桂馨堂集》等。

梁章钜跋《李文及妻刘氏合葬墓志》

梁章钜(1775-1849),字茝林、闳中,号茝邻,晚年自号退庵,福建人。官至江苏巡抚。收藏金石书画甚富。著作有《退庵随笔》、《归田琐记》、《浪迹丛谈》等七十余种。编著《楹联续话》、《楹联三许》、《巧对录》等。

胡震跋《始平公造像记》

胡震(1817-1862),号鼻山,一号胡鼻山人,别号富春大岭长。浙江富阳诸生,侨寓上海。习摹印,嗜金石,深究篆、籀、八分、六书、小学。隶字、行书均高古。

何绍基跋颜真卿书《争座位帖》

何绍基跋《墨皇本圣教序》

何绍基跋《李思训碑》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道州(今湖南道县)人。曾任四川学政,晚年主持苏州、扬州书局,刊《十三经注疏》,著有《东洲草堂金石跋》、《说文段注校正》等。书法成就甚高。各体书皆熔铸古人,自成一家。行书尤为擅长。

莫友芝跋《王居士砖塔铭》

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号郘亭,贵州独山人。道光举人,通文字音韵及版本目录学,亦善书。

李文田跋《石门铭》

李文田(1834-1895),字畲光、仲约,号若农、芍农,谥文诚,广东顺德人。咸丰探花,官至礼部侍郎,卒谥文诚。工书善画,通经史、兵法、天文、地理。书学欧阳询,博采汉、魏碑刻。

王瓘跋《龙藏寺碑》

刘鹗跋《爨龙颜碑》

刘鹗(1857-1909),原名梦鹏,以名孟鹏,谱名振远,字公约,又字铁云,别署洪都百炼生,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博学多才,涉猎众多领域,著述颇丰,拓印了我国第一部甲骨文著作《铁云藏龟》。

陆恢跋《张猛龙碑》

陆恢(1851-1920),原名友恢,一字友奎,字廉夫,号狷叟,一字狷盦,自号破佛盦主人,原籍江苏吴县,居吴县(今江苏苏州)。工书善画。

顾曾寿跋《青原山诗残石》

顾曾寿,生卒年不详,字芸台,号革享翁,棱伽山民,江苏苏州人。工画,精鉴赏。

禇德彝跋《崔敬邕墓志铭》

禇德彝(1871-1942),原名德仪,字守隅,号礼堂、松窗逸人、舟枕山民、东沙弥侍者等。精篆刻。著作有《金石学绩录》、《松窗金石文跋尾》、《松斋书画编年录》等近二十种。

声明| 图文来源网络,旨在分享传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原文仅代表原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三十日内与书艺公社联系。

END

添加书艺公社小艺微信,

拉您入群,

第三届墨源杯书法比赛中学组铜奖作品赏析

中学组铜奖十名

1、 赖以茹(十三岁)

释文:《客中作》《从军行》

规格:行书中堂 尺寸纵136cm 横68cm

2、张景涵(十三岁)

释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规格: 楷书中堂 尺寸 纵 136cm 横 68cm

3、余晨曦(十四岁)

释文: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规格: 楷书中堂 尺寸 纵 136cm 横 68cm

4、王宇和(十三岁)

释文:雨湿黄花间,禽鸟鸣深山。驱车行古道,归田是为安。

规格: 篆书竖幅 尺寸 纵 136cm 横 60cm

5、高博群(十三岁)

释文:《竹懒书论》节选

规格: 草书手卷 尺寸 纵 68cm 横 122cm

6、钟家齐(十三岁)

释文: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规格:楷书中堂 尺寸 纵 136cm 横 68cm

7、李昱彤(十四岁)

释文:

何时黄鹤重来,且自把金樽,看洲渚千年芳草

今日白云尚在,问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规格: 篆书龙门对 尺寸 纵 136cm 横 34X2cm

8、苏陈亦涵(十三岁)

释文: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

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

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规格:行书竖幅 尺寸 纵 136cm 横 48cm

9、于 晓(十四岁)

释文:《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其一》

规格:楷书中堂 尺寸 纵 136cm 横 68cm

10、郭季明(十三岁)

释文:

溪上青山三百叠,快马轻衫来一抹。倚山修竹有人家,

横道清泉知我渴。芒鞋竹杖自轻软,蒲荐松林亦香滑。

夜深风露满中庭,惟见孤萤自开阖。

规格: 楷书中堂 尺寸 纵 136cm 横 68cm

黄乐辉书法作品赏析

孩子般的笑容,优雅的身段,对书法的执着情操。

这是我对黄乐辉的整体看法。对于这个80后尾巴的年轻人,我所看到的是在这个群体中所少见的谦谨态度。这种难得的态度使得他对于书法有着自己的见解及感想。“专业院校的教育”这个光环让他在书法艺术的领地游刃有余,或者说是勇往直前,心无旁骛地来对于这门传统的艺术形式。这也是乐辉之所以“敢想敢做”的理由。

对于乐辉,更多的人似乎听到过这个名字,对于他的年龄,很多人还不是很了解。大多数与我结交的朋友论及乐辉,从他的作品中都感觉他是70后的人,这是单从作品上来的直观印象。起初我也是这样的想法,因为面对他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书法形态是高古的,且有古人气息的。第一次见到乐辉是在琉璃厂,我们热火朝天地筹办一个群体展览。略显稚气的他似乎总是与常人有异。攀谈起来才明白过神来,他就是黄乐辉,就是87年生人的乐辉。大多数人在这个圈子是这样的看法,书法艺术的成就就会将年龄联系起来,且关系紧密,年轻人写得好,人们会说“不得了”、“将来更有作为”等等。似乎是一种高调的赞许,在赞许背后却隐藏着对年轻人的不屑,或者不信任。这大抵是一种无法解释的心理状态。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所谓“人书俱老”的潜台词。乐辉年轻,我们承认他在这个年龄段所取得的成就超过了这个承载量,这是毋庸置疑的,还是那句话,拿作品说话!

面对乐辉的作品,浸染着对古人笔法的揣摩,渗透着对古人用笔的拿捏。他的作品清新自然,而非是“闭门造车”式的极端表现。无论是草书还是篆书,我所看到的对传统的深刻把握之上的意态表现,似乎难以看到他到底取法哪一家,但是却从来没有离古法半步,在对书法的整体感官影响下力争使得这种意态高调化。从字法上来说,处处彰显出用心之处,无论是小品还是横卷,他的作品始终会将古人的东西拿来再艺术加工,没有离开古人,也不会离开古人,这是乐辉的高明之处,我们看到的作品,是他用心的结晶,更是对书法的深刻体悟。

对于乐辉的作品,我不用多说,大家只要细心来欣赏,都会明白乐辉到底是怎么回事?高明在哪儿?意趣在哪儿?

乐辉乐观开朗,具有80后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对于书法,他又能保持静心的状态,我相信他会在以后的路上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