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客观上来讲,人是不能单纯以好人和坏人来划分的,这是小孩子眼里的世界,人心有善有恶,没有单纯的好人,也没有单纯的恶人,好人心理生出恶念也值得鄙夷,恶人心中生出善念也是多有之事,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字如其人品”是没有道理的。
而一个人的书法往往代表着一个人的心性和情感,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很多人学习书法往往会因为这个人的人品优劣而加以排斥,这种观念要不得,学书法的原则是“择其善者而学之”,从古人的佳作当中吸取精华,来弥足自身的不足。
在300年前的书法界,有一个“恶霸级的官员”,也是一位大,他晚年退休之后,纵然自己的孩子欺压乡里,于是臭名昭著,于是酿出了“民抄董宦”的事件。
而这一事件究竟是否是史实,学术界目前仍无定论,但也有很多人听说了这件事,而不去学他的书法,从而眼界变得狭隘。
有人说董其昌是一个“穿越者”,因为他的书法完全凌驾于整个明代之上,而300年来甚至无人能够望其项背。
很多人看不懂董其昌的书法,这丝毫不奇怪,没有足有晋人书法的基础,你是很难真正领悟董其昌的高明之处的,如果说赵子昂学到了王羲之的外形之美的话,那么董其昌就是学到了王羲之的神韵。
很多人人觉得董其昌的字平平无奇,但当你去真正临摹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原作仙气飘飘而自己的临作却是粗俗不堪,这就是“气韵”上的差别。
“六体”和“八法”无所不精,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在明代的时候,董其昌的书画之名就已经名噪天下,他是明代书法家群体当中“古法”的集大成者,这自然得意于他的收藏与阅历和不俗的天分。
他在晚年致仕之时写过一卷《吕仙诗卷》,能够将诗文的内容与书法的意境完美融合,诗句本是苏东坡所写,记录的是吕洞宾访沈东老的事迹,在董其昌的笔下更是写得仙气飘飘,可谓美出了天际。
此作的用笔有着极强的怀素风格,但在气息上却独有魏晋风貌,在点画的处理上更加注重转折细节,所以笔笔蓄力,神气完足,乃是可供后人学习的绝佳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