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回忆了自己书法生涯的起步:童年时受私塾的老先生影响坚持自学书法,大学时因为担任书法课代表而努力书写……他热切鼓励当下社会上出现的书法热,支持老年人书法养生,写出它的生命和;建议孩子从练经典碑帖开始,少压力多乐趣。
王冬龄:从王羲之的兰亭聚会到今天,已经1660年了。但浙江书法水准、实力和潜力,在全国始终是绝对领先的。
我觉得除了浙江本身的文化积淀外,还有四方面的原因:首先,浙江书法界人才储备充足,有年长的也有年轻的书法家,他们功底扎实,不哗众取宠,流派上也体现了百花齐放的良好状态;其次,百年名社西泠印社、中国书法家协会浙江分会,多年来做了非常多的书法普及提高工作;再者,浙江发达的经济给书法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除此之外,浙江还拥有全国第一个开设书法专业的高等院校——中国美院,为浙江书法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后备力量。
王冬龄:书法无色,却能写出绚烂色彩;没有声音,却有音乐的节奏。书法可以陶冶性情,培养毅力。书法伟大的地方,就是线条能表现书写者内心最微妙的情感。
王冬龄:我成长在江苏吴东的一个小镇上,那个时代毛笔还很普及。小学里就开设有毛笔课。每到暑假,父母也会送我去私塾学习,而学习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写毛笔字。
但其实当时我喜欢的是画画,曾经还自己捡方砖回家练画画。我对书法产生兴趣,是因为私塾的一个老先生告诉我,你要学好画画,必须写好毛笔字。所以从小学到中学,我一直在自学书法。
1961年我考入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当时我在班里担任语文课代表和书法课代表。因为担任书法课代表,我下决心一定要练好字。从一开始的篆书,到后来的楷书、隶书,再到草书,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王冬龄:书法分为两种:篆书、楷书、隶书属于繁而静,行书、草书属于简而动。对于书法的学习来讲,小孩适合学习静一点的。字帖的选择很重要,选字帖就是选择自己的老师和朋友,一定要选最好的,自己也喜欢的。尤其是小学生,还是练习传统碑帖比较好。
小孩练习书法很需要,但别为了孩子获一个书法大奖,就整天让他练颜体欧体,这样很浪费时间也会破坏小孩子无穷的创造性。最关键的是,老师和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书法学习时间不宜过长。
比如我孙女王文丽一岁多时,我就让她开始玩毛笔,但从没有正儿八经让她学过。有了这段玩毛笔的经历后,小姑娘现在确实很喜欢书法和画画。
王冬龄:在生活中,我也发现有些老年人喜欢当“沙发土豆”,总坐在家里看电视,其实这对健康很不利。而练书法是一个脑力和体力运动,不会太耗体力,又绝对养生,我很提倡。
我的忠告是:如果觉得自己老了,那就拿起毛笔练字吧,至少能年轻10岁。当然,我也想告诉老年朋友们,虽然我们在行事上可以用老年人的智慧,但艺术学习,一定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很多人写到最后,功力是好的,但是了无生气。书法最重要的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写出它的生命和。
王冬龄:根据我对西方学生的教学体会,那些来自先进的、教育比较好的国家的学生,虽然他们的中文说得不是很好,但他们在哲学、文学、绘画等其他方面的素养很高,而且接受领悟能力很强,往往也容易学好书法。但我们不能以纯粹中国书法家的要求来要求他们。
换言之,书法是一种艺术,只要你在其他方面有修养,完全可以理解、学习。上世纪80年代早期,我曾教过一个德国留学生。他练了一段时间后,写出的作品,大家都觉得很不错。有的人写十几年都不一定写得出来。而且,这样的一种交流,我觉得会对书法产生非常好的影响和作用。
别署冬令,悟斋、眠鸥楼、大散草堂。生于1945年,江苏如东人。现为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兰亭书法社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浙江省书法家协会,杭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西泠印社理事等。
年轻时,王冬龄曾在美国、日本讲学多年。欧风美雨的洗礼,影响了他的书法艺术道路。他大胆借鉴西方现代派、后现代派的表现手法,打破传统书法的陈规俗矩,在现代书法领域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东莞外来工群像:每天坐9小时 经常…66833